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小学倪家营分校舞龙队活动情况报告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潜能,扶持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丰富和促进学校“非遗传承”活动开展,发展和展示学校特色与品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根据我校所处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周边资源、环境等因素,在我校“非遗进行民间艺术舞龙特色教育。活动开展以三条线进行:第一:组建学生特色舞龙队,每周3课时学习舞龙;第二:建立健全舞龙队管理,定期组织学队员参加各类活动;第三:利用校园广播、艺术节、校园环境布置等活动阵地,定期组织宣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一、 特色教育内容、形式及成效。
1.课程教育:从三至五年级挑选队员,利用每周3课时左右的课余时间进行舞龙训练,如遇阴雨天,通过室内课,围绕校本教材进行龙文化的学习。
2.活动教育:建立健全倪家营分校舞龙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节目编排。让学校舞龙队走进社区,服务社会,扩大学校知名度。
3阵地教育: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学科整合、环境布置等多种渠道,发掘“龙文化”教育资源,做到深入进去、拓展开来,把实践与理论结合,争取效果的最大化。龙文化活动的开发作为体育健康特色教育的载体,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组织学生:做龙戏,利用课间活动,进行多种舞龙游戏开发;开设舞龙兴趣小组,积极参与各级展演、竞赛。现在我校三至五年级学生组成的舞龙队,都知道并基本掌握舞龙套路的基本动作,正在尝试创新动作。
二、 加强宣传,得到家长的支持。
为了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舞龙艺术教育及舞龙队的学习情况,宣传早期“非遗传承”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家长提出在家庭里要着力培养孩子学习传统艺术的兴趣,给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方面予指导,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加各类比赛活动。
三、 挖掘潜力,健全“非遗传承”教师队伍。
要搞“非遗传承”艺术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素质比较高、热爱传统艺术的教师队伍。负责训练舞龙队的教师,以及喜欢传统艺术的老师们,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帮助完成一些学校的艺术活动。全体教师通力合作,很好地完成了一系列活动。
四、 强化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我校将“非遗传承”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提高相结合。目前学校开设了舞龙兴趣小组,在经开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活动中活动中,都能拿出一定质量的作品参加表演。舞龙作为我校的特色教育,从一开始的老师手把手教,到现在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舞龙套路作品。
五、 注重环境建设,营造艺术氛围。
随着训练不断深入,我校舞龙队已经逐步得到了校领导和家长、学生的一致认可。
我校始终坚持积极开展“非遗传承”艺术教育,不断更新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管理水平,把“龙文化”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使学校“非遗传承”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传统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