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样样好!”外媒嘉宾共探昆明多彩风情与开放活力
9月4日,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昆明站活动精彩继续,来自20个国家的29家媒体负责人作为媒体嘉宾来到云南民族村、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采访。
在这场跨越千里、跨越国界旅程中,嘉宾们亲身体验了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以及中老铁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共同探寻昆明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活动期间,嘉宾们来到位于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参观了学院的实训基地和教学设施,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学院依托中老铁路等项目的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培养了大量铁路技能人才。
报道全文如下
“傣族是不是云南独有,傣族的语言与泰语有什么区别?”
“摩梭人的孩子没有父亲是真的吗?”
“独龙族为什么要纹面?”
踏入民族村,从傣族的竹楼到白族的三坊一照壁,从彝族的火把节到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嘉宾们对云南各民族文化充满了好奇,一路上纷纷进行询问。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的上刀山、佤族充满狂野气息的甩发舞、傣族温婉柔情的孔雀舞……嘉宾们不仅观看了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更亲身参与其中一起载歌载舞,被这份热情所感染,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此外,嘉宾们还深入民族村村寨内部,参观了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场景,打铁、织布、银饰制作……这些亲身体验让嘉宾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云南各民族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
“原先就知道中国很大,来到云南后却没想到有那么多的民族,每个民族还有自己的服饰,有自己的舞蹈,大不一样!”来自《西班牙报》的克里斯蒂娜·安德拉德说到。
在年鲜花交易量 23.4 亿枝,日均交易 600 余万枝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玫瑰、非洲菊、满天星,洋桔梗、康乃馨、绣球等四十多个品类3000多个品种的鲜切花通过拍卖交易进入全国各大、中城市和泰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嘉宾们参观了现代化的拍卖大厅后,感受到云南花卉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鲜花都来自哪里,销售到哪里,如何保鲜?”来自丹麦《哥本哈根邮报》的杰斯珀·斯基尔参观过程中对云南鲜花的种类、通过产业的大数据实现产业数据化、鲜花的运输存储三方面内容格外关注,他谈到,鲜花的保鲜周期很短,昆明的花卉技术能让花期延长,十分让人印象深刻。
嘉宾们来到位于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参观了学院的实训基地和教学设施,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学院依托中老铁路等项目的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培养了大量铁路技能人才。
“Amazing!”在亲身体验机车智能模拟驾驶后,来自瓦努阿图广播电视总公司的莉隆·邦玛图不禁感慨,动车的座椅很舒服,第一次近距离了解高铁是如何驾驶的,感觉很轻松,智能化程度很高,十分出乎意料。
此次活动,嘉宾们看到了昆明这座城市的多姿多彩,匈牙利民主传媒集团的大卫·本奇克赞叹,此次活动,将会促进中国与欧洲的交流与理解,成为双方友谊的桥梁。“云南,样样好!”大卫·本奇克用刚学会的中文,总结了此次昆明之旅。